20200129 帶著爸爸去旅行:紐西蘭。南島💗城堡山丘 Castle Hill、洞穴河流 Cave Stream、螢火蟲洞Glow Worm Dell
昨晚下榻在溫德維索的農莊哩,
農莊中住宿的地方是獨棟小木屋,非常舒適,
早晨起床就看到老爹坐在外面自己欣賞著紐西蘭的風景~
很喜歡這幅畫面,老爸享受著和我一起的國外度假時光,身為女兒的我滿滿的幸福💗

我們住的這間旅館叫做Holmestead Farm,
我們找的早餐餐廳是這個位置高爾夫球場旁邊的咖啡廳Willows Cafe & Golf Course

城堡山丘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每個巨石都比人高很多!非常多!
參觀完城堡山丘之後,我們繼續跳上車子往西邊前進!
從停車場出來之後,有兩條小路可以通往洞穴河流,
小徑會一路向下,往溪流的方向前進,

從停車場往螢火蟲洞內部走,大約5分鐘左右就會走到螢火蟲所在的密集區囉~
木屋前方就是馬場,裡面的馬兒頭好壯壯!
溫德維索只是我們旅途的中繼站,真正想去的目的地是位在紐西蘭西部的Hokitika,
因為從奧馬魯Oamaru直接開車過去的中間路程太遠,
所以才選擇了這裡做為睡一晚的中間站,
貫穿紐西蘭西側山脈的中間點,所以附近群山環繞,景色非常壯觀天然!
所以也是紐西蘭非常知名的滑雪勝地,
每年都有大量的滑雪客會聚集到這裡來享受滑雪樂趣唷!
不過夏季造訪的我們無緣滑雪,單純欣賞美麗的高山和乳藍色的湖泊,
隨意地找了公路旁的觀景台停車,
美景當前,當然是要來幾張網美照的!
不過美章網美照的背後,通常都是用另一半的血淚換來的慘痛經驗,
給大家看看我心目中的網美照~
我是真心不懂為什麼Ethan每次按下快門的瞬間都可以是我最醜的時候。。。
真的服了你😒
離開了溫德維索 Windwhistle,繼續今天的跋山涉水旅程~
今天預計要從溫德維索 Windwhistle一路北上,
離開了溫德維索 Windwhistle,繼續今天的跋山涉水旅程~
今天預計要從溫德維索 Windwhistle一路北上,
然後往西邊前進,穿越過亞瑟隘口國家公園Arthur's Pass National Park,
最後抵達預計下榻的霍基蒂卡 Hokitika,
最後抵達預計下榻的霍基蒂卡 Hokitika,
這裡會是我們整趟行程的最北站囉!
從溫德維索 Windwhistl到霍基蒂卡 Hokitika總計需要3小時左右的車程,
中間勢必是得要安排一些停靠的休息點的,
首先別的先不說,先來找個早餐餐廳吧!!
我們找的早餐餐廳是這個位置高爾夫球場旁邊的咖啡廳Willows Cafe & Golf Course
窗明几淨的看起來就覺得身心舒暢!
早餐大集合!!
驅車繼續往北開,73公路是縱貫紐西蘭南島東西向的公路,
從東邊的基督城平地,進入山區後穿越Arthur’s Pass亞瑟隘口再到西海岸結束。
這一路上始終有湛藍的天空和廣闊的大地相隨,令人舒心~
大概開個1小時左右,就會抵達我們今天的第一個景點-
城堡山丘 Castle Hill
城堡山丘 Castle Hill
【城堡山丘 Castle Hill】
城堡山丘 Castle Hill又稱為怪石保護區 Kura Tawhiti Conservation Area(毛利語),
這個區域實際上是由Craigieburn 、 Torlesse Ranges 及 Valley floor這三個區域所包圍的,
保護區內由超過2千多塊巨石散落的地形而聞名,這些巨石的高度由1~50公尺不等,
由於奇形怪狀且巨大無比的岩石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攀岩者前來朝聖。
城堡山丘 Castle Hill之所以如此命名,
是因為該地區氣勢磅礴的石灰岩巨石讓人想起一座古老、破敗的石頭城堡,
事實上,基督城大教堂的正面正是由城堡山球的巨石所製成的。
這裡的巨石起源於數百萬年前,
這一地區曾被廣闊的內陸海覆蓋,沉積物壓縮形成石灰岩,
大約 3000 萬年前,海水開始退縮,壓力導致該地區隆起、褶皺和斷層,
因而形成了周遭的托萊斯山脈Torlesse Range和克雷格本山脈Craigieburn Range。
等到海水退去後,便在此處遺留下了石灰岩的巨石地形。
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侵蝕,逐漸將台生後的石灰石侵蝕成今天所見的岩層,
這些石灰岩地層被塑造成如今所見形狀各異的高岩石、塔、石板和拱門,
造就了如今的城堡山丘景觀。
城堡山丘上各種奇岩怪石形狀各異,大小參差不齊,
有的像是拱橋、有個像是巨獸、有的像是石劍、有的像是高塔,
讓人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特殊的地形地貌也因此吸引了不少電影及觀光前來朝聖,
電影《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和衣櫥》中的場景就是在這裡取景的,
更讓此處因而聲名大噪。
從城堡山丘的停車場步行到巨石群所在的區域,約莫要走15分鐘左右的距離,
看到Castle Hill這個地名就會讓身為Ed Sheeran的我們忍不住哼起了Castle on the hill這首歌耶~
I'm on my way, driving at 90 down those country lanes...

從停車場通往巨石群的這條小徑真的是拍照的最佳取景地,
只要稍微拉長一下鏡頭,就可以拍到蜿蜒的道路通往納尼亞傳奇奇幻世界的場景,
真的超有奇幻感的!!
城堡山丘中並沒有明確的參觀路線,巨石群隨意地散落在整個山丘上方,
遊客們可以在巨石堆之間任意參觀攀爬,非常有趣!
巨石散落的區域面積非常廣大,除了步道尾端最密集的巨石堆之外,
四周的其他山丘上其實也座落著不少的巨石石塊,如果時間充足的人,
不妨可以在附近區域多走走晃晃,可以找到不少形狀各異的巨石堆唷!
行走在凌亂的巨石群裡,沒有既定的參觀路線,
巨石堆中可以讓人恣意迷路探險攀爬,超級有趣~
城堡山丘雖然說是個山丘,但實際上石堆可不僅限於一個山丘上唷!
這一區的巨石堆非常非常多!!除了停車場附近的這一區以外,
旁邊的山頭上也有好幾堆巨大的石塊群~
另一邊山頭上和山谷間都是隨意散落的巨石堆~
有的巨石堪比大樓啊,高度都幾乎超過兩三層樓高了!!
後面的山頭散落著更多的巨石群,
滿多時間充裕的遊客會選擇健走到其他山頭去走走晃晃,
感覺從更高的地勢拍下來,景色會更壯觀呢!!
城堡山丘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每個巨石都比人高很多!非常多!
走在巨石群裡覺得自己很像進入了巨人的世界一樣,
周遭各個都是比人還要高的大石塊~
還有這種形狀超像天然拱橋的巨石~
有些石塊還滿容易爬上去的,記得穿著好爬好走的鞋子來這裡,
挑戰一下自己能不能爬上大石塊唷!
於是小夫妻馬上發揮了猴子的本能,開始到處爬~
各種爬~
爬上巨石後的視野很不錯,可以登高望遠欣賞周遭的風景~
正好今天藍天白雲的,對面山頭的灰色紋理在陽光照射下清晰可見,
遠山近景讓人看了身心舒暢啊!
視野好遼闊啊!
巨石群裡面可以讓遊客行走的小徑四通八達,
我們就這樣繞著巨石堆四處走隨便玩,花了好一陣子到處迷路,
因為每個巨石的高度都超過人的身高,所以走著走著很像走在迷宮裡的感覺,超級有趣!
四處亂繞了一陣之後,在隨興地找條小路往山下繞,感覺就像穿梭在迷宮魔法陣裡的感覺一樣,
神奇又好玩~
參觀完城堡山丘之後,我們繼續跳上車子往西邊前進!
從南島東邊的基督城通往西部的73號公路沿線有很多好玩好看的景色,
城堡山丘是一個,在城堡山丘不遠處還有另一個非常有趣的景點-
洞穴河流 Cave Stream Scenic Reserve (-43.196158, 171.741548)
【洞穴河流 Cave Stream Scenic Reserve】
洞穴河流的地形與城堡山丘一樣源自於當地的石灰岩克斯特地質而衍生出的特殊景觀,
鄰近的溪流穿越石灰岩地形,向下挖鑿切割出美麗的溶洞及水蝕岩壁景觀,
溪水經年累月的侵蝕出地底洞穴,因而成為了如今的洞穴河流,
最後匯聚成布鲁肯河 Broken River。
從停車場出來之後,有兩條小路可以通往洞穴河流,
北邊的小徑從河流的上游進入,
如果想要涉溪進入的話,可以選擇從這邊進入地底洞穴,然後一路涉溪從下游出來;
南邊的小徑則通往河流的下游出口處,可以欣賞到河流從洞穴中潺潺流出的景象。
若想進入洞穴內部,必須準備好萬全的涉水相關裝備,
因為洞穴內部是溪流行經的路線,且深度及腰,洞穴長度極長且蜿蜒曲折,
因此內部長年黑暗不見天日,,即使在夏季的時候溪水依然極度冰冷,
所以進入洞穴涉溪務必準備好手電筒、防水及保暖裝備才能涉水進入,
且部分路段的溪水深度極深,高度甚至高達100公分左右,
涉溪是有一定風險的。
拍照期間看到有遊客剛涉溪結束,是個身高差不多190公分左右的男生,
從他身上濕掉的衣服可以看出來水會淹過他一半的身高唷!
因為時間有限加上我們並沒有準備涉溪的裝備,
小徑會一路向下,往溪流的方向前進,
沿路就這樣繞著山壁邊Z字形的向下走去~
沒多久就會看到洞穴出現在眼前啦~
本穴從外觀看起來不是很起眼,
很難想像這個洞穴居然是經年累月因為河流侵蝕而天然形成的呢!
洞口也未免太對稱了吧?!
往洞穴內部走去,就會發現洞穴內另有一番天地,
往最內部走去,居然真的可以看到溪流從洞穴的另一頭潺潺的流出,
如果還想往更裡面走的話,就必須要踩進水裡面涉溪逆水而上才能進入啦~
走到不行可以抵達的最深處往內拍~
下方的溪水感覺挺深的!
洞穴河流的水質清澈到不行,居然可以直接看到水裡的石頭耶!
還正好遇見有人涉溪穿越洞穴,好帥氣啊!
然後每個出洞穴的人都冷到一直發抖,感覺洞穴內部應該是真的超級冷唷~
從內部往外拍,這洞穴是由溪流天然穿鑿出的,也太對稱了吧?!
還偷拍到老爸在洞口裝可愛!
我也湊個熱鬧~
參觀完洞穴河流,也差不多該繼續前進啦!
從這裡要繼續前往今晚預計下榻的霍基蒂卡 Hokitika還要開2個小時左右的車程,
沿途會經過著名的亞勒隘口國家公園Authur Pass National Park,
不過這一區的健行步道都需要花好長的時間才能完成,我們這趟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在這裡爬山啦!
鄰近的農場挺多,不過有個很奇妙的現象,
就是我發現這一區的農場裡的牛群很多都是像這樣奇特的斑紋!
而且不只有一間農場有這種馬來饃牛牛,很多家農場裡的牛群都長這個樣子!
今晚可是有重頭戲呢!身為老人家的我們一項很討厭晚上出門的,
不過今天既然千里迢迢的飛奔到霍基蒂卡 Hokitika,
為了就是等待今晚的重頭戲-
螢火蟲洞Glow Worm Dell

【螢火蟲洞 Glow Worm Dell】
紐西蘭的螢火蟲與其說是螢火蟲,其實並不是真的像螢火蟲一樣由身體發光,
紐西蘭的螢火蟲與其說是螢火蟲,其實並不是真的像螢火蟲一樣由身體發光,
而是由於fungus gnat菌虫或菌蚊的幼蟲吐司發光而成的,
這種蟲類生長在85%以上濕度的環境裡,
經過6~9個月的發光捕食期後成長至3~4公分,吐絲成蛹約2週時間破蛹而出為成蟲。
類似的螢火蟲洞在紐西蘭分別有以下幾個地方:
北島有Waitomo Black Water rafting黑水漂
南島有Te Anau Glowworm Cave蒂阿瑙螢火蟲洞
西海岸有Hokitika Glow Worm Dell螢火蟲洞
霍基蒂卡的螢火蟲洞是免費參觀的,沒有導覽員帶領,
所以有事項需要所有遊客特別注意:
1. 螢火蟲對光圓極聲音敏感,請勿大聲喧嘩或使用手電筒!
2. 夜間路面凹凸不平,請注意腳下安全
從停車場往螢火蟲洞內部走,大約5分鐘左右就會走到螢火蟲所在的密集區囉~
前半段還可以開個手機的燈,但到了後面請切記一定要把燈光關掉,
不要影響到螢火蟲的生態環境唷!
當我們踩著夜色進入螢火蟲分布的小徑上時,
環境的保護全靠遊客維護,非常天然,
螢火蟲的面積雖不是非常大,但身處在山林中,前後左右都被點點的亮光包圍,
那種感受實在非常特殊且深刻,
更令人讚盼大自然的奧妙和美好,也更讓人體悟到自然的脆弱急需人類保護,
因此請未來有過來欣賞這處天然螢火蟲洞的大家,務必盡到身為一個適格旅人應有的責任,
************************************************
小夫妻的行程規劃表裡有很多私人資訊,所以不方便提供行程規劃檔案,
我會把蒐集到的資訊全部提供在該系列文章裡面,
部落格的左邊是用每一趟旅遊的目的地作為分類,每個系列都會有完整的:
● 行程總覽 ● 交通比價 ● 住宿比價 ● 地圖分享
● 每天遊記 ● 每天穿搭 ● 戰利品和旅費細項分享
如果是自助難度比較高的我會另外分享一些細節,
大家可以依照不同的系列和需求去找文章,挑選你喜歡的行程、住宿和租車公司唷~
小夫妻的行程規劃表裡有很多私人資訊,所以不方便提供行程規劃檔案,
我會把蒐集到的資訊全部提供在該系列文章裡面,
部落格的左邊是用每一趟旅遊的目的地作為分類,每個系列都會有完整的:
● 行程總覽 ● 交通比價 ● 住宿比價 ● 地圖分享
● 每天遊記 ● 每天穿搭 ● 戰利品和旅費細項分享
如果是自助難度比較高的我會另外分享一些細節,
大家可以依照不同的系列和需求去找文章,挑選你喜歡的行程、住宿和租車公司唷~
留言
張貼留言